“贴秋膘”还能越贴越瘦?避开这些“发胖坑”-观热点
在不少人印象里,“贴秋膘”难免会导致体重上涨、脂肪堆积。但在饮食结构丰富、生活方式多样的今天,传统“贴秋膘”的理念亟待升级——其核心应该是补营养而非囤脂肪。
饮食调整
(相关资料图)
补对营养不攒肉
优质蛋白优先补
蛋白质是“贴秋膘”的最佳选择。它能增强饱腹感、维持肌肉量,而肌肉量直接影响基础代谢率。
建议优先选择低脂高蛋白食材,如去皮鸡胸肉、清蒸鱼、虾仁、瘦牛肉、豆腐及低脂奶制品,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手掌心大小(100~150克)。比如,早餐加一个鸡蛋,午餐用清蒸鱼替代红烧肉,既能补充能量,又避免脂肪过剩。
主食换为“慢碳组合”
传统“贴秋膘”常吃的精米白面升糖快、容易饥饿,换成全谷物和薯类更利于体重管理。
主食中至少一半应是糙米、燕麦、玉米、红薯等,它们富含膳食纤维,能让血糖平稳释放,饱腹感可持续3~4小时。晚餐可用半根蒸红薯搭配一小碗杂蔬粥,减少精制主食摄入的同时,还能补充微量元素。
图片为AI生成。
三餐顺序与份量控制
遵循“先蔬菜、再肉类、最后主食”的进餐顺序,先吃体积大、热量低的绿叶菜(如菠菜、西蓝花),再吃蛋白质类食物,最后吃主食,能减少总热量摄入。
同时,用小号餐盘、定量餐具控制分量,比如用10厘米的小碗盛主食,避免无意识过量进食。
图片为AI生成。
运动搭配
动对时间燃脂肪
两种运动结合 瘦得更稳
根据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版)》,每周需进行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,可拆分到每天30分钟,比如上下班各步行15分钟。搭配每周2~3次抗阻运动(哑铃、弹力带训练),每次10~20分钟,能增加肌肉量,而且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。
碎片时间动一动 积少成多
秋季易犯困,尽量减少久坐,每小时起身活动3~5分钟至关重要:接水时快走、工作间隙做扩胸运动,或用楼梯替代电梯,累计下来每天能多消耗100~200千卡热量。傍晚气温适宜时,可进行40分钟以上的快走,此时脂肪供能比例更高,减重效果更明显。
习惯辅助
避开这些“发胖坑”
不用节食 控制好“热量差”
秋季无需过度节食,每日能量比夏季增加10%~15%即可(约一个鸡蛋+一杯牛奶的热量),关键是让消耗略大于摄入。
避免高能量陷阱:少喝含糖饮料,用白开水或淡茶水替代;少吃油炸、腌制食品,选择蒸、煮、烤等低油烹饪方式。
睡够觉 代谢才不“偷懒”
熬夜会扰乱代谢激素分泌,导致食欲亢进和脂肪堆积。尽量23时前入睡,每天保证7~8小时睡眠,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。
睡眠充足时,身体对饥饿感的判断更准确,能减少“假饿”引发的过量进食。
买包装食品 先看“营养表”
购买包装食品时,重点关注营养成分表:选择每100克含能量≤170千卡、脂肪≤3克的食品,警惕“低脂但高糖”的陷阱。
外出就餐时,优先选择清炒、白灼菜,主动要求“少放油盐”,避免隐形热量超标。
科学“贴秋膘”的本质,是让营养摄入与身体需求、能量消耗更精准匹配。不必纠结于“补”与“减”的对立,只要坚持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,就能在秋季既养好身体,又做好健康体重管理。
热文推荐
- 大摩:相信工商银行未来60天内股价将呈现绝对上涨 目标价7.6港元
- 购买保险时如何进行保障结构调整? 热门
- 罗城:小米喜获丰收|每日播报
- 10月22日焦点图(1/8)-独家焦点
- 奇德新材: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,轻量化技术方案仍未收敛,公司预计短期内无批量化订单|简讯
- 港股午评:恒生科技指数跌2.12% 黄金股下跌
- 微动态丨拉锯战!火箭压制卫冕冠军:杜兰特11中6轰18分,亚历山大低迷
- 冒雨赏好戏!罍街庐剧展演让传统戏曲“圈粉” 每日消息
- 头条:亳蒙高速通车倒计时
- 重点聚焦!扬州市聚先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
- 焦点速递!指数缓慢上行 个股机会较多
- 黄金大跌会怎么影响a股市场?